A Level成绩:数学A*, 物理 (预估A*), 化学 (预估A*), 生物 (预估A*)
雅思: 8
录取专业: 自然科学 (生物方向)
已获录取通知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
日历一页页翻过,眼见着剑桥放榜日的迫近,在经过多轮筛选和严格的面试之后,陈同学即便再泰然处之,焦虑、紧张、兴奋、不安的情绪终于还是纷至沓来。虽然他说,“所有申请牛剑的学生都不会奔着录取去申请”,但仍心怀希冀,不由自主地一遍遍复盘自己表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陈爸陈妈特意在那天安排了全家古镇之行,希望通过古墟新生的惊喜发现和家人的温暖陪伴消弥儿子的紧张,帮助养成他宠辱不惊、顺其自然的性格。
晚餐时分,同学发来的一则微信祝福如往平静的湖面上扔进的石子,重又掀起他内心的波澜,脑海中像是突然跳起一帧帧蒙太奇画面,“担心像很多电影里刻画的场景那样,主角一旦获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就会有意外发生”。于是他按捺下被点燃的情绪,平静地等待确认剑桥对自己的那份肯定。
等夜晚九点多回到家,亲眼见到了UCAS系统里显示的录取结果,他的心开始猛烈跳动,这才确信一切尘埃落定。十余载对知识的上下求索、不足为外人道的汗水与辛苦,终于换来了命运之神的垂青——是的,他叩开了众多优秀学子梦寐以求的自然科学殿堂,即将步入这所拥有八百年历史积淀的世界名校——剑桥大学。
很多人说,陈同学像一个谜。平时言语不多,时常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对他的内心知之甚少。
与他的谈话像是一场探索之旅。我们沿着一条河流: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流经高山深谷,一路辗转蜿蜒,在淌入深林之时,豁然看到这个少年丰盈的内心。他在谈话中时常陷入沉思,像是在时间线上打了个休止符。但他的脑中思绪活跃,所有领域的边界都被消解,时空被自由地跨越,一切元素都以他特有的方式进行着创造性组合、输出,带着赤诚,不断地联结和参与着外在世界。
这个被剑桥选中的少年究竟靠什么?
牛剑放榜后,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些被名校看中的孩子,做对了什么?
近年,在“卷生卷死”的英本申请赛道上,越来越多的人迷信所谓的“牛剑录取公式”:4~5门全A或A*成绩+竞赛奖牌+顶级研究项目+论文发表=牛剑录取。而在这个升学季,一个无竞赛、无活动、无包装的学生,就这样以“素面朝天”的方式强势闯入了剑桥招生官和教授们的视野,令人不禁好奇他的成长经历。
和陈同学一道备战剑桥面试的同学向我们透露,陈同学有一个陪伴自己走过的十年的APP,时常热心推荐。这是一个关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APP,点开每个元素都能看到它的各项性质 (密度,原子量,熔点,沸点) 和故事。“诸如,氢气是宇宙中最主要的成分。氢气可以用来做核聚变,在很多合金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陈同学介绍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最初,陈同学一家是在科普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学美国人)》中了解到它。APP中包含了许多图片,非常适合给小朋友科学开蒙。尽管当年购买这个APP的费用不低,陈爸爸还是当机立断给孩子买下了。“那时我还没有手机,经常在ipad上翻看里面的内容”,陈同学回忆道。
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似乎能“钻”到里面去,像是能在泳道里来来回回,心无旁骛地游上一两个小时泳,或是从日出到傍晚,走遍香港的郊野径。为了生物梦想,他在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和分子生物学摇篮的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一头扎下去,一步一个脚印进阶,潜心研究了三个夏天。从提取香蕉DNA并染色的趣味基础项目,到进行基因测序,完成DNA条码的高中组最高端的研究项目,纯粹的热爱参天生长。
“NSAA (剑桥大学自然科学入学评估测试) 的深度不会很深,但是时间紧、题量大,而且覆盖整个A Level和iGCSE的知识点,对复习量要求很高。我数学部分没有做完,但是做出来的成绩还挺理想的。面试时的一些问题我也答不上来,但是面试官会适时引导,让我以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出回答。”他感受到,剑桥的面试并不是追求知识储备量,而是考验思维方式。
“当时有个挺和蔼的教授和我聊基因疗法,问我有什么疾病是基因疗法无法治疗的,我当时想到的更多是偏环境因素的疾病,比如吸烟导致的疾病。他追问,有些疾病是跟基因有所关联,但也无法通过基因疗法治疗。我虽一时想不到答案,但还好没慌。后来通过教授的循循善诱,我得出了基因疗法只能治疗因单个基因导致的疾病,这样的结论。”
世间万物的元素之中,他最喜欢哪一个呢?“碳元素”,锚定生物方向的陈同学不假思索道, “碳是所有生命的基础。碳在有机化学和生物中都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可替代。如果没有碳的话,所有生命都不会存在。”
敏捷而深刻的思维方式总能令他迅速找到复杂问题的关键,但除此之外,他的专注与努力也为他直接铺就了通往剑桥的道路。从升学规划到备考指导,他与家人、学校升学部负责人Mr Barry一起努力了很久很久。针对面试教授的研究领域,陈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经常与爸爸讨论选题。为了适应紧张的面试节奏,一向以和蔼出名的Mr Barry经常在模拟面试环节唱“白脸”,通过极具挑战性的提问和严厉的追问帮助陈同学逐步提升抗压能力。
“我很喜欢科学,但是并没有特别决定我要走什么方向。所以自然科学提供了一种更广的选择,正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陈同学笑着说。
一心专注于热爱的事物,他从未参加过任何课外辅导班,也没有为了所谓“加分项”而争夺学术竞赛奖项,但因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而养成的丰盈内心、超强的专注力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他终获垂青。投入一点点天分、很多点热爱和刻苦,这个被蝴蝶勾上高山的男孩如愿叩开了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的殿堂。
从Home School到全寄宿校园
陈爸爸在沪上一所知名国际化学校带领资优生项目,也是国际教育的圈内人。他偶然在学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名为《从A→Z,回望我们的第十年》的文章,深受感动,随即在朋友圈分享道:“文中提到的A→Z,儿子都充分体验过。他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四年。”
而事实上,四年前为儿子做出转学的决定并不容易。陈同学幼时曾表现出轻微的读写障碍倾向,所以小学阶段有部分时间是在家由爸爸带着学习,后来在爸爸工作的国际化学校读书。当陈爸爸决定“推开”带在身边照顾的儿子,为他转学到“山长路远”的全寄宿学校常州威雅时,身边的朋友不免感到困惑。
“他的姐姐在文理科目发展均衡的情况下,读IBDP课程对她而言仍是很大的挑战,为了进入理想学校的建筑系,通宵达旦地准备作品集。他理工科比较好,所以我想给他换开设A Level课程的学校,同时又以iGCSE课程做衔接”。相比IB体系繁多的课程,A Level体系的学生凭3~4门自己热爱擅长的学科成绩就可以申请心仪的大学。学生不一定要与人硬刚数理化,也可以把音乐制作、摄影、心理学、舞蹈等课程选作必修课,真正遵照了长板为王的理论。而在A Level阶段之前,学生们普遍会选8-10门iGCSE课程进行广泛学习,从而尽早锁定自己热爱的领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陈爸爸在参观常州威雅校园并与校长当面交流之后,很笃定地选择了这里。“很多双语学校都没有常州威雅这么好的设施。尤其是配置先进的科学实验室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且成为寄宿生,既可以节省每天的往返时间,也能在周末享受学校的活动和社交机会。所以我跟孩子说,不要怕,大胆去试吧!”
就这样,陈同学勇敢投身到全寄宿的校园,开始了不同于以往的暴风成长。
周一晚饭过后,在执行校长Dr. Silverwood的办公室内常常会上演类似这样有趣的对谈:“我们来测算一下现在房间里含有的氧气分子”,“数数房间内有多少人,人均吸氧量和碳排放是在多少,房间里的绿植能释放多少氧气?正在运行的复印机和空调也会参与影响其中”,“实木会议桌在光降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氧气可结合的自由基”……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通过师生间相互的启发与思考,真理往往越辩越明。陈同学以其卓越的学术成绩被授予“西陵氏学者”的荣誉称号,每周都可以和校长或是学校高级管理团队的老师们进行这样的学者例会。
然而在分数之外,他还拥有更多精彩。
赛艇、英式橄榄球、网球……近四年来,他几乎把常州威雅的三十几种特色运动尝试了个遍,还学习了古典吉他,并积极参与校园演奏。这位“非典型学霸”乐于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拓展活动,比如泰国、海南等地的潜水之旅,以及不同难度的爱丁堡公爵奖徒步旅行。“以前在上海并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在野外徒步旅行。虽然在大自然中溯溪、爬山,环境很是艰苦,但我内心很轻松,这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团队能力”,陈同学说。
来到威雅,陈同学尝试了赛艇运动,感到收获颇丰。“划赛艇是很独特的体验,”当升入十二年级忙于A Level考试时,他依然抽出时间代表Turner学院参加了周六的男生学院赛艇比赛。“如果是在高考体系,或者是比较‘鸡’的学校,他不会有这样的运动机会来强健体格”,陈爸爸感慨道。
不止如此,他的成长经常带给家人们惊喜:陈爸陈妈会在突然的某一天里收到同在常州威雅读书的同学Tommy一家发来的早午餐邀约,才得知儿子在学校里一直默默帮助同学。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和家人们一起看电影时,他总能在不经意间对经典文学和电影配乐发表出深刻的见解……原来,他在iGCSE阶段敢于跳出舒适圈,选修了音乐和英语语言文学并取得8分的高分(满分9分),即使是音乐iGCSE考试的作曲部分也没有把他难倒。
“大学只是另一个起点,”这本来是陈爸陈妈准备用来安慰如若落榜的儿子的,但如今,他们仍会对儿子说:“考上剑桥只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愿你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善良、正直、温暖。”